熱處理應從哪些方面來選擇加熱方法和確定加熱速度?
工件在熱處理中的加熱,必須盡可能地提高加熱速度,以提高生產能力,降低消耗,但加熱速度不能無限制地提高。
這是因為,一方面它受到設備能力的限制;另一方面,太快的加熱速度,還有引起工件變形和開裂的危險。因此,在熱處理實踐當中,為給工件制定出合理的加熱速度,以達到最好的經濟效果,必須從下列幾個方面來考慮工件的加熱方法和加熱速度。
(1)鋼的化學成分
我們知道,鋼的含碳量與合金元素含量都很多時,它的導熱性就很差。如果加熱過快,勢必引起很大的熱應力,這樣不僅可能引起加熱時工件變形,而且對熱處理后的質量是不利的。因此,對高碳鋼、高合金鋼、高速鋼這類鋼必須進行緩慢加熱(或者限定一定的加熱速度),有時甚至在加熱到所需溫度前進行一次或者兩次預熱。
(2)工件斷面的大小
當工件的斷面很大時,若加熱速度過快,則工件內外溫度差也就愈大,因而容易引起加熱過程中的熱應力造成變形。所以加熱速度的快慢也應從工件斷面的大小來考慮:斷面大的應慢一些;相反地,斷面小的工件,加熱速度可以快一些。
(3)工件的形狀
工件的形狀愈復雜,斷面厚薄愈不均勻,加熱時熱透的早晚也不一樣,也愈易引起工件內應力的產生。因此,對形狀復雜、斷面極不均勻的工件應當慢一些,而形狀簡單的工件,加熱就可以快一些。
(4)加熱介質
不同的爐型,功率不一樣、加熱介質不一樣、加熱能力不一樣,當然加熱的速度也會不同。一般說來,在鹽浴爐中加熱由于熱傳導效果好,比箱式爐要快,而鉛浴中的加熱速度比鹽浴爐還快。